歐盟GMP文件中附錄1“無菌藥品的生產”中有以下相關內容:
原則:為降低微生物、微粒和熱原污染的風險,無菌藥品的生產應有各種特殊要求。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生產人員的技能、所接受的培訓及其工作態度。質量保證極為重要,無菌藥品的生產必須嚴格按照精心制訂并經驗驗證的方法及規程進行。產品的無菌或其它質量特性決不能僅依賴于任何形式的終操作或成品檢驗。
總則:
1、無菌藥品的生產必須在潔凈區內進行。人員/設備以及物料必須通過緩沖進入潔凈區。潔凈區應當保持適當的潔凈度,潔凈區的送風須經具有一定過濾效率過濾器的過濾。
2、原料配制、產品加工和灌裝等不同操作必須在潔凈區內彼此分開的單獨區域內進行。生產工藝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終滅菌工藝,二類是部分或全部工序為無菌操作的工藝。
3、應按所需環境的特點確定無菌產品的潔凈級別。每一步生產操作都應達到適當的動態潔凈度,以盡可能降低產品被微粒或微生物所污染。潔凈區的設計必須符合相應的“靜態”標準,以達到“動態”的潔凈要求。“靜態”是指安裝已經完成并已運行,但沒有操作人員在場的狀態。“動態”是指生產設施按預定的工藝模式運行并有規定數量的操作人員進行現場操作的狀態。應確定每一潔凈室或每組潔凈間的“動態”及“靜態”標準。
4、為了控制不同潔凈區微粒的潔凈度,應當對微粒進行動態監測。
5、為了控制無菌操作區的微生物狀況,應對微生物進行動態監測,監測方法有沉降碟法定量空氣采樣法和表面取樣法等。動態取樣須避免對潔凈區造成不良影響。在成品批檔案審核,應同時考慮環境監測的結果,決定是否放行。表面和操作人員的監測,應在關鍵操作完成后進行。
除在生產過程中需進行微生物監控外,系統驗證、清潔和消毒等操作后,也應進行微生物監控。
潔凈區微生物監控的動態參考標準如下:
6、應當對微粒和微生物監控制定適當的警戒和糾偏標準。操作規程中應詳細說明結果超標時應采取的糾偏措施。
7、采用隔離操作技術能大限度降低操作人員的影響,并大大降低無菌生產中環境對產品微生物污染的風險。隔離操作器和傳遞裝置的設計有多種形式。隔離操作器及其所處環境的設計,應能保證相應區域空氣的質量達到設定標準。隔離操作器所采用的材料在某種程度上易被穿刺或易產生滲漏。傳輸裝置可設計成單門的、雙門的,甚至可以是同滅菌設備相連的全密封系統。將物品放入隔離操作器或從中取出容易產生污染。盡管認為這類隔離操作器的工作區內不一定要有層流,然而,高污染風險操作一般在隔離器中完成。隔離操作器所處環境的級別取決于它們的設計及其應用。無菌操作的隔離操作器所處環境的級別至少應為D級。
8、隔離操作器只有經過適當的驗證后方可投入使用。驗證時應當考慮到隔離技術的所有關鍵性因素。
9、隔離操作器和隔離用袖管/手套系統應進行常規監測,這包括經常進行必要的檢漏試驗。
10、吹氣/灌裝/密封系統是一套機械設備,連續操作,從一個熱塑性顆粒吹制成容器至灌裝和密封,整個過程由一臺全自動機器完成。用于無菌生產的吹灌/封設備本身裝有*空氣風淋裝置,在操作人員按A/B級區要求著裝的條件下,該設備可以安裝在潔凈度至少為C級的環境中。在靜態條件下,此環境微粒和微生物均應達到標準,在動態條件下,此環境的微生物應達到標準。用于生產終滅菌產品的吹/灌/封設備至少應安裝在D級環境中。因此項技術有其特殊性,應特別注意以下幾方面:設備設計及設備的驗證、在線清洗和在線滅菌的驗證及結果的重現性、設備所處的潔區環境、操作人員的培訓和著裝以及設備關鍵區域內的操作,包括灌裝開始前設備的無菌裝配。
11、原料和大多數產品的準備/配置至少應在D級區進行,以降低微粒和微生物污染的風險,并與過濾及滅菌操作的要求相適應。微生物污染風險比較高時,配置必須在C級環境中進行。終滅菌產品的灌裝應至少在C級區進行。當環境對產品污染的風險比較大時,必須在C級區內局部*條件下灌封。
12、清洗后的物料應當至少在D級區處理。除在配制后須滅菌或除菌過濾的產品外,無菌原料、物料的處理應在B級區內局部*的條件下進行。在生產加工過程中須無菌過濾的藥液必須在C級區內配制;配制后不作除菌過濾的產品,藥液的配制應在B級區內局部*的條件下進行。無菌制備的產品,其處理和灌裝必須在B級區內局部*的條件下進行。部分密封的容器有二種傳遞方式:在*壓塞之前必須在B級區內局部*條件下進行;或將其裝入密封的傳送車內在B級環境中傳遞。